近日,临海巾山支行组织开展“临柜防欺诈大讨论”活动,员工的内控防案意识明显提高,临柜防欺诈的敏感性显著增强,近日连续发现防范二起电话诈骗案。 3月15日有一位青年男子到临海巾山支行柜台问柜员:如果向对方汇款会不会对方账户被冻结?柜员回答:不会的。但是这简单的询问引起了网点大堂经理的注意,大堂经理发现这名男子已多次到网点办理业务。于是大堂经理询问该名男子怎么回事。该名男子这才向我们诉说了事情经过:他在赶集网上找到一个手机卖家,卖家以一千元价格将一款手机卖给他,并称将该手机通过某物流公司寄给他,并要求他将手机费和保价费合计二千元汇给卖家。于是该名男子便到ATM机上转账,第一次转了一千元,卖家称保价费也必须汇给他,称如收到手机后保价费会退回。于是该名男子第二次到网点ATM机上汇款,但卖家又称如保价费与货物价格不是一起汇的话,卖家的账户会被冻结,于是要求他再汇2000元;第三次卖家又称如果汇款金额没有零数的话,卖家的账户也会被冻结,而且汇款数必须是上次汇款数的倍数,于是他又给卖家汇款4950元,汇完款后该名男子觉得有点不放心,于是询问柜台工作人员。在得知事情的经过后,网点工作人员及时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。很明显这是一起诈骗事件,诈骗份子用的手段很简单,但凡有点常识的人应该都不会上这个当,但当事人却像吃了迷魂药一样被诈骗份子牵着鼻子走。在被告之是诈骗后,该名男子当时就懵了,脸涨得通红,说话语无伦次,网点工作人员立即替该男子报了警。 3月16日下午临近下班的时候,一青年操外地口音的男子手持手机走近网点,一边通着电话一边四处张望,最后走到存款机边上开始办理业务。该男子一边办理业务一边与对方通话。此时大厅内己基本上无客户,因此大堂经理对该客户的通话引起了注意,该客户完全是在对方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的。大堂经理立刻引起警觉,马上走到该客户身边询问客户是否认识对方。客户称不认识,对方称自己是税务局的,自己购了一辆车,说是有退税。大堂经理提醒客户可能是电话诈骗,请他先挂断电话,此时客户正准备输入金额。经大堂经理一提醒,客户立即有所觉醒,挂断了电话。随后大堂经理对客户进行了详细解说,并告之客户现在电话诈骗很多,特别是利用汽车中介的客户详细信息进行诈骗,被诈骗者往往很容易上当。客户称自己刚刚在湖北购买了一辆新车,对方对自己信息,包括购买了什么车,在那儿购买的,价位多少一清二楚,因此自己就深信不疑了。于是大堂经理立即帮助他查询的来电号码,是北京的一个号码,并提示在湖北购的车要退税也是湖北税务局,怎么会是北京税务局呢。客户此时如梦初醒,庆幸没有造成资金损失。
近年来,电话诈骗又有所增多,形式多样化,而且手法大多为老伎俩,手段也不算高明,但仍有不少群众上当受骗。作为网点首先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面,让客户提高防诈骗意识;其次是柜面要对汇款客户作好风险提示工作,柜员应时刻提醒当事人警防诈骗。柜员在办理汇款业务时还是应该多一个心眼,多询问一句,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诈骗风险。其次要加强对在自助区客户的风险提示,特别是多次到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作风险提示。最后是建立有效应急机制,更有效地减少或挽回客户资金损失,为公安机关办案争取时间,不给犯罪份子以可乘之机。